第481章 理学之冠 (第2/2页)
“好好学习他的优点,改良我理学思想,为未来争取机会方为上策。”
“听闻安平侯为人宽容大度无私,你诚心去求教,他必不会拒绝。”
说到这里,他遗憾的道:“我老了,不良于行,否则定然会同你一起去求教。”
曹端并不是书呆子,真正的大学问家,也没谁是书呆子。
他对人性是非常了解的。
所以知道自家老师是放不下面子。
一来是老前辈的面子;二来是怕同道说他叛变。
最致命的还是第二个原因,很可能会导致晚节不保。
曹端倒也没有因此就鄙视自家老师,反而非常理解他的顾虑。
毕竟年龄确实大了,没有折腾的余地了。
如果他能再活个十年八年,等学有所成回来改良理学,那就是一段佳话。
可要是学上一年半载人就没了,就真的解释不清了。
铁定会被认为晚节不保。
自己年轻名声没那么大,关注的人也就没那么多。
向对手低头去求学,没什么大的问题。
就算被人误会非议,将来也有洗清的机会。
更何况,就算是改换门庭又如何?
年轻人学问不牢固,被别的学说吸引,实在太正常了。
别人看不过眼,最多也就是说他误入歧途。
等他做出一番成绩,误入歧途就会变成弃暗投明。
说白了,年轻人相对来说包袱小,容错率高。
就在曹端出发前往洛阳的时候,其他地方也有学子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比如金幼孜、胡广等。
只不过这样的人并不多。
事实上,多数人其实并不能感受到人权篇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纲常伦理很重要,要拼命去维护。
可具体有多重要,在华夏文明体系里,又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能真正领悟到这一点的并不多。
即便有人告诉他们原因,因为缺少自己的理解,感悟也不是特别深。
所以多数人看到这篇文章,也只是觉得分析的很透彻,观点也很独特。
天赋人权听起来似乎也有那么一些道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反而是后面的《国》《法》《君》《民》等篇章,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人性需求理论,大同世界不同阶段的标准,他们反而觉得更有意义。
这些人或大受启发,然后潜心研读。
或张口大骂,认为大逆不道。
甚至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写奏疏,弹劾陈景恪毁谤君主,当以谋逆罪论处。
但学问深到一定境界,已经通达明理的学者,却都视此篇为最。
将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研究这篇文章上面。
即便是抱着别样目的,反对陈景恪思想的人,都不得不沉下心来研究。
——
皇宫里,看到弹劾陈景恪毁谤君主的奏疏,朱雄英乐了:
“这些人怎么比我还敏感,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陈景恪无奈的道:“没办法,坚守了千年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就触动。”
“况且……”他压低声音,说道:“圣皇他老人家你也知道,孟子都能给撵出文庙。”
“自然就会有人借此机会大做文章。”
朱雄英贼笑道:“你敢说皇爷爷坏话,好好好,快把圆圆送进宫来,要不然我可不保证会不会乱说话。”
陈景恪:“……”
“说点正事,晋王那边不是刚传回消息,说已经拿下西州了吗。”
朱雄英颔首道:“拿下西州容易,难的是长久占领。”
“不过还好,察合台汗国强行推广伊教,将西州百姓推向了我们这边。”
“有了西州百姓的帮助,三叔在那边站稳脚跟应该不难。”
“接下来就是慢慢迁徙百姓过去屯田了。”
“如果顺利,最多两年就能正式将西州纳入治下。”
陈景恪说道:“想要在两年内完成屯田工作,需一名大才主政方可。”
“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朱雄英说道:“夏元吉此人,你觉得如何?”
陈景恪心道,这人可太行了,人家是宰相之才。
“此人能力倒是足够,不过他现在正在工部跟随白侍郎治水,将他抽走恐怕白侍郎不同意啊。”
治水人才难得,尤其是有学问有能力又愿意学治水的人更少。
夏元吉就是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才,白英可是老稀罕他了,当宝贝一样带在身边。
摆明了当成继承人培养的。
朱雄英则很无语:“白侍郎才四十出头,继承人可以慢慢寻找,何必这么着急。”
“况且夏元吉也就比他年轻十岁,当他的继承人稍显老了一点吧。”
陈景恪也莞尔道:“就是说啊,夏元吉有宰相之才,让他治水有点屈才呢。”
“但我和白侍郎的关系你也知道,这事儿我没办法出面,否则他能天天去堵我家的门。”
朱雄英大笑道:“哈哈……行,这是我自己的决定,和你没关系。”
于是夏元吉就这样被任命去西州担任知府。
知府是正四品官员,现在夏元吉就是正四品,且是中枢六部官员。
去地方担任四品知府,妥妥的贬官。
而且去的还是刚刚收复的西州,和流放差不多。
这个命令下达后,甚至不少人都在打听,他到底得罪了谁?
竟然被贬到了那里。
然而夏元吉本人却大喜,连忙入宫谢恩,之后还宴请亲朋好友庆祝。
这让众人更是不解,莫非是失心疯了?
夏元吉却没有解释,很快就完成工作交接,走马上任去了。
唯独有一个人不高兴,就是白英。
真去堵陈景恪家的大门去了,非要让他赔个徒弟。
哪怕朱雄英说这是他自己的意思,甚至发怒说朝廷用人岂是你能置喙的,都没有用。
对于这样的执拗人,是真的没办法。
陈景恪只能表示,将来徒弟会有的,放心好了。
白英立即就说道:“别将来,现在就要,我要带在身边好好培养。”
陈景恪无奈的道:“我现在上哪给你变出一个人才来。”
白英装作大度的样子,说道:“算了算了,我也不为难你了。”
“这样吧,我去洛下书院随便挑几个学生,便宜你了。”
陈景恪:“……”
“好你个白英,是不是早就在打我弟子们的主意。”
“不行,那可都是我的心血。”
话虽如此,最终他还是同意了白英的请求。
洛下书院的学生与别处不同,都懂数理知识。
虽然在陈景恪看来,他们的数理知识才刚刚摸到皮毛,可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顶尖了。
在技术人才看来,这就是最好的坯子。
白英打他们主意,是很正常的。
治水确实是国之大事,培养一些专门人才,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陈景恪答应他的原因。
否则换个人想动洛下书院的学生,那就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