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59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

第159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

第159章 咱当年也是个乞丐头 (第1/2页)
  
  陈景恪说道:“士绅是由获得功名的读书人形成的,更准确的说,是普通读书人形成的。”
  
  “唐朝时期,学问掌握在士族和大族手里。”
  
  “那时候的寒门,指的不是穷苦百姓,而是没有获得士族身份的地方大族。”
  
  “真正的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读书。”
  
  “科举录取的,十有八九也都是大族子弟,鲜有真正的普通人。”
  
  “等到宋朝建立,书院这种授课模式兴起,私学全面兴盛,学问开始普及……普通人才有书可读。”
  
  “又因为黄巢和朱温二人,将士族杀了个七七八八,留下了大片的权力空白。”
  
  “为科举大兴创造了条件,普通读书人也能通过科举做官。”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士绅群体开始壮大。”
  
  “并迅速和地方宗族势力勾结在一起,掌握了县以下的大权,让朝廷的权力无法涉足。”
  
  “王安石的变法,就有关于保甲制的内容。”
  
  “我不知道他是否有想过,以此打击士绅宗族势力。”
  
  “但他的改革,在事实上将朝廷的手,伸向了乡村。”
  
  “此举触犯了士绅宗族的利益,这些人自然不愿意,就带头抵制变法。”
  
  “可以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他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雄英不禁点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里面的牵扯,竟然如此之深。”
  
  “那我们该怎么办?仿照唐朝时期,将大姓拆散混居?”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不行,若用此法,天下立即就会陷入大乱。”
  
  以前学问掌握在士族手里,百姓大多都大字不识一个,见识和能力都很有限。
  
  在朝廷和士族联合打击下,根本就没有反击的机会。
  
  现在不一样,学问普及,民间到处都是读书人。
  
  士绅宗族势力已经形成,再想将他们消灭,已经不可能。
  
  朱雄英也头疼不已,说道:“那怎么办?难道要重新设立乡衙门?”
  
  朱元璋却笑了,说道:“对,就是重新设立乡衙,用乡官去掣肘士绅宗族。”
  
  朱雄英却并不看好:“士绅宗族势力庞大,连朝廷的力量都无法深入。”
  
  “一个衙门几个官吏,能做得了什么。”
  
  朱元璋笑着反问道:“谁说朝廷的力量无法深入民间?”
  
  “若无法深入,我们是如何将二十万军户,安插在洛阳民间的?”
  
  陈景恪解释道:“朝廷是有实力插手的,但因为缺少支撑点,这种干涉无法长久维持。”
  
  “若设立乡一级的衙门,就有了支撑点,朝廷就可以对乡村保持持续影响力。”
  
  朱雄英依然有些疑惑:“若乡官与地方士绅宗族勾结在一起呢。”
  
  “哈哈……”陈景恪笑着摇摇头,说道:
  
  “你以为县官就不和士绅勾结了吗?可不照样要听朝廷的?”
  
  “还记得刚才我说的话吗,权力来自于谁,就听谁的。”
  
  “他们的任免升迁都取决于朝廷,就必须要听朝廷的。”
  
  “即便与地方士绅勾结,他们也不敢不听朝廷的。”
  
  “而且,有了朝廷的支持,乡官是处于主动位置的。”
  
  “如果哪个地方的士绅宗族不听话,乡官就可以向上级求援,对他们进行毁灭性打击。”
  
  “所以就算是和士绅勾结,那也是以乡官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就能有效保证对地方的掌控。”
  
  朱雄英眼睛一亮,高兴的道:“我懂了,乡官有朝廷支持,实力更强。”
  
  “士绅宗族就要巴结他,而他必须听朝廷的。”
  
  “否则朝廷将他的官职罢免,他就一无所有了。”
  
  “士绅宗族以他为首,而他听朝廷的。”
  
  “也就意味着,朝廷可以通过乡官,去管理士绅宗族。”
  
  朱元璋插话道:“虽然不准确,但也差不多了。”
  
  “乡官存在的本身,就是在分士绅宗族的权力。”
  
  朱雄英点点头,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乡官是在分士绅宗族的权力,会不会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啊。”
  
  陈景恪摊摊手,道:“无所谓,他们若反对,将直接面临整个文官集团的打击。”
  
  “都不用朝廷出手,文官和读书人就能将他们给镇压了。”
  
  朱雄英疑惑的道:“啊,为什么?”
  
  陈景恪说道:“你想想大明有多少个乡镇,若设立乡衙门,要增加多少个空缺。”
  
  “这些空缺将由谁来填补?”
  
  朱雄英下意识的回道:“读书人……”
  
  “我懂了,一下子增加上万个空缺,就有上万读书人可以做官。”
  
  “谁敢反对,谁就是他们的生死仇敌。”
  
  听到一下子多出上万官职,再加上配套的吏员,就是数万人。
  
  朱元璋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这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啊。
  
  “如果设立乡衙门,朝廷就要多出几百万贯的支出啊。”
  
  陈景恪说道:“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朱元璋缓缓点头,确实很值。
  
  每年多支出几百万贯,就能将手伸向乡村,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而且一旦这个制度成熟,每年能为朝廷创造的收入,恐怕都不止几百万贯。
  
  一个衙门怎么为朝廷创造收入?
  
  别的不说,仅仅是赋税一项就足够了。
  
  以前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具体有多少亩地都无法统计上来。
  
  哪些人隐瞒土地不上税,朝廷也不知道。
  
  有了乡衙门,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随便查出点被隐没的土地,都够养活这些乡官的了。
  
  陈景恪说道:“其实也可以不用花朝廷一分钱,给乡衙门划几百亩职田。”
  
  “官吏的俸禄、衙门的经费,全都从职田出。”
  
  一个乡划出来几百亩地当职田,说起来也确实不多。
  
  但……
  
  朱元璋连连摇头:“太多了太多了,几百亩田一年的产出,都够一个县衙使用了。”
  
  “乡衙门岂能给如此多的俸禄。”
  
  陈景恪很是无语,洪武年间的俸禄,不提也罢。
  
  他早就想和朱元璋说说这个事儿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既然谈到这里了,就好好说道说道吧。
  
  别管能不能说服他,至少先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一次不行就两次,实在不行就只能等,朱标或者朱雄英掌权再说了。
  
  “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乡衙门的俸禄太高。”
  
  “而是县衙府衙布政司衙门,乃至百官的俸禄太低了。”
  
  朱元璋脸一黑,道:“你想说咱苛待百官?”
  
  如果是刚进入皇宫那会儿,陈景恪已经吓的腿发软了。
  
  现在吗,习惯了。
  
  “陛下,咱们说好的不生气。”
  
  朱元璋问道:“咱生气了?乖孙,伱给咱评评理,咱生气了吗?”
  
  朱雄英重重点头,道:“没有,皇爷爷怎么会生气呢。”
  
  “景恪你不要瞎说,皇爷爷就是脸突然变黑了,并没有生气。”
  
  朱元璋气道:“你个小混蛋,爷爷白疼你了。”
  
  然后对陈景恪说道:“好,咱就给你一个说服咱的机会,想好了再说。”
  
  陈景恪正色道:“事情并不复杂,陛下以为百官的俸禄,除了果腹还能做什么?”
  
  朱元璋反问道:“难道果腹还不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