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面露惶恐 (第2/2页)
说到灾区民生的恢复,李重盛立时精神为之一振,他与李缜仔细说了长时,听闻部分灾民尚须朝廷下拨银两赈济,然国库存银又相当吃紧之时,他眉头不禁一紧,忧虑道:
“缜儿,旱灾虽解,然新苗下种尚不能收割,此正青黄不接之时,灾区百姓嗷嗷待哺,这赈灾银两可耽误不得,眼下,我大乾国库中的存银够用么?”
李缜忙上奏道:“父皇不必担忧,儿臣年初在江南募集的钱银尚有多余,此外,天下各道的税银也在源源不断而来,国库虽紧,断不致无银可赈……”顿了一顿,他又接着道:
“何况,裴才保的翠云楼,目下每月能上交国库二十万两白银,此亦帮了赈灾一个大忙啊!”
“裴才保的翠云楼?这是怎么回事?”
“回父皇,是儿臣做主,让裴才保戴罪立功,将翠云楼重新布置一番后再度开张……”于是,李缜又将自己命裴才保重开翠云楼一事,向皇帝约略陈奏了一遍。
“呵呵呵!”李重盛听罢,顿时笑道:“想不到,裴才保还有这等本事!缜儿呀,你做得很好,朕心甚慰!二十万两银子虽不多,然于目下国库艰危之境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你能找到裴才保这样的人去经营翠云楼,足见你用人的本事,甚好,甚好!”
李缜却惭愧道:“父皇谬赞,儿臣愧不敢当!那每月二十万两的进项,毕竟是从妓院而来,若是传出去,怕是名声不好……”
“诶!”李重盛却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眼下,我大乾国库已如一座大湖一般,久不见雨露,已渐渐干涸,若是有活水源源不断而来,自当开门纳入,何必管他从何而来?”
李缜当即拱手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嗯……”李重盛略作思忖后,道:“不过,话虽如此,但名声这件事也同样要紧。裴才保每月上交国库银两一事,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你可命青衣卫,派人日夜盯着翠云楼,一来可暗中保护,二来可实时监管,如有不法之人现身,当立施抓捕,该除则除!”
“儿臣明白了,谢父皇关心!”
李重盛又看了李缜一眼,目光中渐渐露出父亲的慈爱与期许,他和言说道:
“缜儿呀,父皇老了!这大乾的天下,将来还是要交给你的。如今国势艰难,内有灾民之患,外有敌国虎视眈眈,你的几个兄弟又有些不成器……咳!……”皇帝叹了一声,眼中的目光又变得殷切,“你今后,无论国事还是家事,都得多担着点!”
李缜忙站起身,拱手施礼,恳切道:“父皇春秋正盛、龙体康泰,哪有半分老相?父皇亲手创下这‘康元盛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大乾天下、千万黎民,怎能离得开父皇?从今往后,儿臣只愿跟在父皇身边,竭尽驽钝为父皇分忧,儿臣绝无半点非分之想!”
李重盛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笑容中好似还有一份不经意的失落,他挥手命李缜坐下,问道:
“你今日来,就只为这几件事么?”
“回父皇……”李缜顿了一顿,终于还是开口言道:
“刚刚父皇说到了青衣卫,儿臣也正想问一问,青衣卫中巡查千户一职暂缺,父皇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说了半天,你是举荐人来啦!”李重盛端起身前的一碗莲子银耳羹,略略吃了几口,依旧是微笑着言道:
“朕心中尚无合适人选,这巡查千户一职甚是要紧,缜儿,你心中的人选是哪一位?且说来听听!”
“禀父皇,儿臣心中,倒是有一个人……”
皇帝说的没错,李缜今日匆匆来到大明宫,其主要用意,便是向他父皇举荐能胜任巡查千户的人选。
只因这段时日,秋明礼已连着好几次向他推举昔日的左武卫大将军李君羡了。
初时,李缜心中不以为然,他觉得李君羡虽文武兼备,是一个不世之才,但毕竟身上背负着“谋逆”的罪名,虽受天子格外开恩,已免去死罪,但若再推举这样的人为官,且还是至关重要的青衣卫巡查千户一职,这显然不太合适。
然而,经不住秋明礼一再苦求,李缜也渐渐被秋明礼说服,最后不得不应承了下来。
依照秋明礼推举的理由,其一,李君羡身为太宗爷之后,身负皇族血脉,无论文韬武略、军功威望,在长安城中都很难找到第二个能与之匹配者,由这样的人出任巡查千户一职,青衣卫中有谁不服?其二、李君羡与徐恪乃是好友,两人一同在青衣卫中做事,自能互相照应,多有便利;其三、自南宫不语死后,魏王在青衣卫中也失去了一大臂助,目下,虽有徐恪坐镇青镜司,但徐恪毕竟年轻,行事常有冲动之举,且性情孤高耿介,不易听从王爷之命做事,若有李君羡这样一位沉稳持重、文武兼得之人担任巡查千户,则青衣卫中,于魏王而言,便又是得了一大臂助。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只因李君羡若能进得青衣卫担任千户,他必会感念魏王推举之恩,再加上之前李君羡得以被天子免去死罪,也是因魏王在御前求情之故,如此一来,李君羡无论于情于理,都将理所当然成为魏王麾下可用之人。
经秋明礼这一番推理之后,魏王李缜更难推脱,是以,他今日便匆匆赶到大明宫内,与父皇陈奏了一番之后,直到皇帝问起,这才堪堪要说出李君羡的名字。
不料,李缜正要说出能胜任巡查千户的人选,皇帝李重盛却忽而想到了一件事,率先说道:
“对了,说起青衣卫的这个巡查,朕就来气!”
李缜面色一愣,茫然问道:
“父皇何事动气?”
“之前担任选查千户的是哪一位?”
“是徐恪。”
“就是这个徐恪,你知不知道……”李重盛手指长安城西南,那里正是太平坊的方向,“他今日正午,跟从前的钦犯李君羡一起,居然上到摘星楼去喝酒了。你喝酒就喝酒吧,还要逾制上到了六楼,居然坐在了‘暮雨阁’内。你坐到暮雨阁就坐到暮雨阁吧,他们两人喝着喝着,也不知是哪一个喝醉了,居然去窗前吟诵起了‘反词’!”
“反词?!”李缜心下一惊,忙问道:“徐恪在摘星楼里吟诵起了反词么?他吟的是什么?”
“不是徐恪,是那个……李君羡!至于他吟诵的是什么,朕给你再吟一遍吧!”
李重盛站起身,背负双手在偏殿内走了一圈,面上神情若有所思,只听皇帝徐徐吟咏道:
“梦里山河依稀远,今朝又上重楼。江天落日不复留,彩云十万里,乘风何所求。
九曲萦盘终日谋,不如千盅斗酒。平生纵遇万古愁,四海共一醉,天下归我有!”
李缜听闻皇帝所吟咏的词句,心下既惊又忧,他惶急道:
“父皇,这‘四海共一醉、天下归我有’之句,确是存意不当,不过,若是说他是‘反词’,是不是牵强了一些?再者,李君羡当时应是喝得酩酊大醉,恐怕,他当时口里唱的究竟是什么词,事后他都想不起来了。”
“呵呵!”李重盛却摆了摆手,笑道:
“缜儿说得对!这也算不得什么‘反词’,不过,委实也不是什么好词!朕姑且念在他乃太宗爷之后,又与朕是同辈的份上,也不与他计较了!”
皇帝回到龙榻就座,这时才想起刚刚与李缜的话题,他随即问道:
“对了,朕险些忘了,你刚刚想举荐的人是哪个?”
“回父皇……”李缜不由地擦了擦自己的额头,终于忍不住咳嗽出声:“咳咳!”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鼓起勇气禀道:“儿臣想举荐之人,姓李,名……秋!”
李重盛听得心中不解道:
“李秋?李秋是哪一个?”
“启禀父皇,李秋是儿臣府里的一个门客,之前也是他的功劳,这才让儿臣发觉六弟私自开设翠云楼之事……”
“是他呀!”李重盛面色一冷,显然心中已是不满,“朕记得,当时朕要责罚这个李秋,你却拼死要保住他的性命。朕问你,这个人有什么本事,竟让你不惜忤逆朕的旨意,这般维护着他?到今日,你还要举荐他做一个千户?!”
“父皇!咳咳咳!……”李缜再度起身,这一次他已没有先前的那一份从容不迫,而是额头上都已沁出了细密的汗珠,面色也惶恐不安,他上前拱手施礼,又咳嗽了好几声,这才道:“李秋虽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可在儿臣心目中,他却是一个……一个……咳咳!……”
“缜儿,你今日怎么啦?又外感了风寒?”
见李缜如此惶恐急促之状,李重盛心下不忍,忙挥手打断了李缜的话,命其坐下来歇息。
“好了好了,你不用多言,先回府养病要紧!至于巡查千户一职的人选,容朕再斟酌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