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战同安(一) (第1/2页)
黄维扬沿江西进,而此时同安郡治怀宁城(今安徽省潜山市,故皖城,与现在的怀宁非一地)已经守了一个多月了。
同安郡太守李遂恩是当初黄明远在婺州破贼时的婺州车骑府司马。他本就出身一般,又是南陈旧官。这么多年兜兜转转,并没太大的机缘。于是他始终抱住黄明远的大腿,也算是黄明远一党,因此稳坐了十多年的太守。而黄维扬定淮南时,他第一时间选择了投奔。
不得不说,黄明远这二十年努力经营,各处扶植,旧部真算得上遍天下。
李遂恩投奔黄维扬之后,黄维扬并没有顾得上同安郡,也没有将手深入进去,所以李遂恩还是跟之前一样做他的土皇帝。
直到林士弘北上攻打同安郡
李遂恩面对来势汹汹的林士弘,自知抵敌不过,遂向江都求援。
同安城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隋军不得不救。黄维烈第一时间率领杜伏威部马不停蹄地前来支援,七百里的路走了不过九日,沿途掉队者无数,这才最终在林士弘赶到怀宁城前的两日,进入怀宁城中,接手了怀宁城的城防。
李遂恩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也不与黄维烈争权。黄维烈入城之后,便将城中所有兵权、政权,全都拱手相让。
不得不说,李遂恩或许能力不强,但这辈子在机遇面前,却不贪权,因而两次做出了做好的选择。
今日在同安,一如当年在婺州。
黄维烈今年十五岁,比当年的黄明远还年轻。看着黄维烈稚嫩的面容,李遂恩似乎又看到了二十年前运筹帷幄、风采激昂的黄明远。
李遂恩不由得感叹,上天何其宠幸卫公,今天下风采,尽在卫公父子啊!
从豫章到怀宁有六百里,而黄维烈赶赴怀宁之时,楚军已过皖水,离着怀宁城只有七八十里地了。
在黄维烈到达之前,李遂恩已经进行了城防布置,但并不算太稳妥。主要是李遂恩手中兵力不过四五千人,这么点人想妥善守御怀宁城,是个很困难的事。
怀宁城是个大城,若论规模,在淮南地区,应该也就比江都、寿春、合肥三城小一些,但繁华程度却并不比寿春、合肥差。
但很多时候,大城在太平时期是繁荣的象征,但在乱时,并不是一个好事。
大城,意味着城墙长,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守御的兵多。最重要的是,防线越长,出现疏漏的可能便越大,城池被攻破的可能便越大。
黄维烈所部加上李遂恩部,差不多一万五六千人,是楚军的五分之一。
三月初二,林士弘统领九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兵临怀宁城下。
因为怀宁城通过皖水和长江水道相连,此次林士弘北上,主力尽走的是水路。而楚军大多生长在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习水性,因此楚军的水军颇为强大。
此时楚军有大船近百艘,小船近千艘。行军之时,战船前后相连,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边。
楚军顿兵城下,陆上、水上尽是军队,将整个怀宁城围得水泄不通,颇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让人望之心生畏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