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子葬礼 (第2/2页)
甚至天子驾崩,多人看来,是好事。
天子的葬礼,是从得知天子的驾崩的下午便开始张罗了。整个信都城中,尽是缟素,行台府衙,也开始一片哭嚎。
正经的天子丧葬制度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完整严谨的制度礼仪,可谓是想象不到的复杂和奢华。
不过河北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府库也不充盈,黄明远也不可能为了天子的一场葬礼而铺天盖地的花费。因此这葬礼省略了内部比较复杂而奢华的程序,只剩下给外面人看的哭灵了。
毕竟天子尸体都不在信都,也没法“入殓停灵”。
外面的百姓可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眼看整个城池尽白,阖城官员都在哭,规模宏大,气氛浓烈,无不赞叹卫公的忠孝。
尤其是知道卫公因此而吐血生病之后,更是为之动容。
按照礼制,天子去世后的第二天要进行“小敛”,小敛第二天,会开始举行“大敛”。“小敛”有十九套敛衣,大敛更是需要准备一百二十套衣服和六玉: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
不过因为没尸体,这些都省略了,只剩下群臣哭灵。
什么都能省,让外人看的不能省。
本来应该由黄明远带头哭灵和诵读祭文的,不过黄明远现在卧病在床,连床榻都下不来,让他哭灵肯定是不现实。
于是黄明远便让三子黄维周代他行孝。
长子、次子不在,能选的只有三子了。
而且这两年黄维周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处理政事,又定下了首席文臣李子孝的长女,风头一时无两。甚至因为长兄、次兄不在身边,他在众人眼中,已经压过两位兄长了。
尤其是这次代替父亲哭灵和诵读祭文,更是令人瞩目。
而且黄维周在灵前的身份,也很是特殊。
黄明远与杨广,如君如臣,如父如子。不过从官方身份来说,黄明远虽是杨广事实上的养子,但也只是君臣关系,该行臣礼。
不过黄明远却是让黄维周以孙子的礼仪为天子哭丧,坐实了他天子养子的身份。
“薤上露,何时曦,露曦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黄维周尚不过十二三岁,声音稚嫩但很清亮。
他在雨中代替父亲诵读祭文的声音不大,却黄钟大吕一般,在众人心中来回阵荡。
再之后,小小年纪的黄维周,带着众人,抬着天子的衣冠,冒着风雨,前往城中的寿光寺。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信都也没有皇陵,临时给天子修陵也不现实,其余之处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只能暂时放在太公庙之中,又命一众大和尚为杨广祈福。
太公庙,也就是后来的冀州天界寺。
黄明远素来不待见佛、道,也几乎不跟他们有什么牵扯。倒是杨广,既信佛,又信道,把他安排到太公庙里,倒是安排了一个好去处。
从行台到太公庙,长长的队伍,数千人给天子送葬。
这滔天的大雨,终归是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