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晋帝掳漠北,知远谋中原! (第2/2页)
天福八年(943)六月,他遣“内外臣僚二十人分往诸道州府率借粟麦,时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而这一月,诸州郡大蝗,所至草木皆尽。”
开运元年(944)四月,他“命文武官僚三十六人往诸道括率钱帛”。
石重贵昏昏噩噩,全靠一群将相扶持,但他所宠信重用之辈,很少有德才兼备,忠心为主之人。
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对此番出征,石重贵充满了狂妄的信心,他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
可事实再次嘲弄了他!
战争爆发后不久,晋军主将杜重威率部在前线投降契丹,另一名叛将张彦泽引兵南下,直趋汴梁。
腊月十七日,张彦泽大兵压城,包围了皇宫,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多亏了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为灰烬。
张彦泽自作主张,他强把石重贵一家迁到开封府派兵把守。
次年正月初,耶律德光到晋国京城。
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这时欲与太后一起迎接,遭到拒绝。
耶律德光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偏僻,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
耶律德光还算仁慈,他没有杀石重贵,他让石重贵一家迁往契丹之地生活!
在北行途中在,石重贵有时饭也吃不上,他的仆人只得杀畜给他吃!
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不容易到了黄龙府(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内)。
但是,辽朝国母又将石重贵召往怀州(治所在今内蒙扶余县古巴林右旗西北50里),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
幸逢辽朝内部发生了帝位之争,辽太宗耶律德光病逝,他的侄子永康王耶律阮成为辽朝新皇帝,即辽世宗,允许他们暂住辽阳,自此供给稍有保证。
辽天禄二年(948年),耶律阮至辽阳,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之。石重贵有一幼女,耶律阮之妻兄求之,因年幼谢绝。不几日,耶律阮就遣人夺走,送给妻兄。
辽天禄三年(949年),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
到建州后,石重贵得土地50余顷,石重贵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
这年,辽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又强娶石重贵宠姬赵氏、聂氏而去。
石重贵悲愤不已,但也无奈。
石重贵墓志铭称他于辽保宁六年(974年)六月十八日去世。
石重贵虽然昏庸无能,治国无方,但是,他运气还算不错,他成了五代皇帝里获得善终的一个!
......
刘知远是石敬瑭最看好的亲信大将,契丹军与晋军战争期间,刘知远一直担任后晋河东节度使,占据着山西全境,镇守太原城,手握几万步骑兵精锐部队!
但是,在契丹军与晋军战争期间,刘知远与契丹达成了中立同盟关系,刘知远让道给契丹军南下消灭晋朝,刘知远不参与这场战争!
此时,晋朝已被契丹所灭,契丹军占据了整个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区,中原已经落入契丹之手,中原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刘知远正在与幕僚们商量如何将契丹军赶出中原的军机大事!
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此时刘知远已经是69岁的古稀老人!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
他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后唐明宗)部下为军卒。
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刘知远移镇汶阳,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同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假借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是为晋高祖。
后晋建立后,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
从刘知远的阅历看,他确实不是池中之物,他也是称霸天下的一代枭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