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坦噶港 (第2/2页)
作为未来东非殖民地进出口的关键港口,恩斯特从奥匈帝国进口了一批火炮,从的里雅斯特装船,绕过直布罗陀海峡和漫长的非洲海岸线,在达累斯萨拉姆港上岸。
在人拉马拽后送到了坦噶,现在用这些火炮在港区南北架起防御炮台。
在坦噶港修建同时恩斯特筹建了殖民地第一座工厂,剑麻加工厂。
恩斯特特地从法国进口了一批剥麻机,运到东非组装。
作为当前东非殖民地的优势商品,剑麻的利润十分可观,为了进一步提高剑麻的价值,将出口剑麻原材料改为出口成品和半成品。
剑麻加工厂将东非殖民地种植的剑麻,进行挑选和整理,送入机器中先完成碾压,滤渣,清洗,烘干等工序,最后由工人排麻,理麻,并条,然后是纺纱,织布等工序。
成品是麻绳和帆布,以及初级加工的纤维半成品。
剑麻属于粗纤维,所以不适合作为纺织面料。
但是剑麻质地缜密,韧性强,耐盐碱,不容易被海水腐蚀,在化学纤维诞生之前,是做船缆绳的最好材料。
同时剑麻还广泛用于渔网,帆布,矿井缆绳,各种用途的麻绳,麻袋……
还是用作高级纸张的原材料,比如航海图和钞票。
所以剑麻的销路不成问题,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剑麻种植,其中巴西和东南亚规模较大。
剑麻加工厂设立在坦噶港有助于未来提升东非剑麻产业在世界的竞争力。
剑麻本身是一种比较耐旱耐贫瘠的植物,加之东非气候十分适合剑麻种植,农民在将剑麻种在地里后基本上不用打理。
当前殖民地的人力成本相当低,加上机械的加持,东非殖民地剑麻工厂生产的剑麻纤维成本极低。
目前工厂里的工人,全都是移民,总共组建了三个厂房,都在坦噶港附近。
随着机器的轰鸣,工人将码好的剑麻叶子,投入到机器里,滚轮在剑麻叶子上滚动,被打散。
工人用木棍在出口将剑麻缠成团,放入锅中漂洗,然后捞出烘干。
最后用手将剑麻纤维理顺,用来搓成麻绳,或者在下一个工厂里变为帆布。
生产好的剑麻成品和半成品,会在坦噶港就近出口海外,由东非殖民地自己的商船或者沿岸经过的葡萄牙人,荷兰人的商船运回欧洲销售。
坦噶港已经成为一个剑麻加工兼交易中心,同时殖民地的特色物产,丁香,除虫菊,金鸡纳树皮等也可以通过坦噶港对外输送。
而殖民地需要的物资也可以通过此地转运,尤其是明年对肯尼亚地渗透。
从坦噶港直接出发,向北不远就可以进入肯尼亚境内,到时从海外运送来的移民可以直接在坦噶上岸,在经过分配后,直接输送到肯尼亚各地。
这样比直接从达累斯萨拉姆港上岸,要省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当然,后续开发坦桑尼亚的移民还会在达累斯萨拉姆港上岸,用来填补坦桑尼亚境内殖民地的空白区域,而前往肯尼亚境内的移民则选择从坦噶港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