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三月小说 > 道门鬼闻抄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民怨沸腾

第三百一十三章 民怨沸腾

第三百一十三章 民怨沸腾 (第1/2页)
  
  天气正热的时候,打紫禁城传来了一个寒透人心的消息,举世皆惊。泄露《中俄密约》的人,被杀了。
  
  这人叫沈荩,是个很洋气的人,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老百姓嘴里那二鬼子。他原本是天津的一名“报馆访事”,同时还是一家日本报社的通讯员。这个人长袖善舞,和八国联军将士以及各国公馆代表玩得很熟,常常受邀出席各种聚会、宴会,全然是一副不要脸的狗奴才模样。当时京城里的达官显贵来天津办事,有时候还要巴结着这个沈荩,以求一分便利。
  
  可这个人没有那么简单,说是把酒言欢,不如说是虚以委蛇。这位长沙的沈先生长沙人在骨子里头,是个坚定的革命主义者!他向来是主张变法的,在此之前还与唐才常等人,组建了一个“正气会”。这个“正气会”,后来改名叫做“自立会”,闹得很大,甚至于在湖北一带成立了一个“自立军”,沈荩担任右军统领。
  
  后来事情败露,沈荩逃亡到上海,转至天津,靠着掌握外语的便利,在天津的报业扎下了根,成了扎在这里的一颗钉子。
  
  沈荩在天津期间,在和那些达官显贵的接触之中,了解到了沙俄不愿从东北撤军,而朝廷有意与之签订密约。沈荩坐不住了。他经过一番辛苦,从王文韶之子手中,拿到了《中俄密约》草稿的原文,并将之公之于众,惹得全世界一片沸腾。国内各界爱国人士纷纷上书请愿,抨击清政·府。甚至于在日留学的大清国学生,还成立了一个激进的武装组织,以示抗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俄密约》被发出来了,也就失去作用了。朝廷迫于社会各界压力,最终还是放弃了签订《中俄密约》,并向沙俄催促,要求他们加紧撤兵。
  
  把朝廷逼到这个份上,沈荩成了老佛爷的肉中刺眼中钉。于是乎加大力度,全国上下一起彻查这件事情,一定要把这个给报社提供原稿的人找出来。虽然有人一直帮忙藏着掖着,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事情还是败露了。
  
  癸卯年闰五月廿五,公历1903年7月19日,沈荩在北京家中被捕,押赴紫禁城受审。太后老佛爷亲审,笔帖侍的记录没有流传出来,却传出了许多的风言风语。
  
  说沈荩在朝堂之上,毫不避讳自己所做所为,更不愿写认罪书,签罪状。并且口灿莲花,痛骂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祸国殃民,历数其卖国行径,惹得太后老佛爷勃然大怒,当堂差人打掉沈荩牙齿数颗,又于六月初八,公历7月31日,将之绞死。沈荩,享年三十一岁。
  
  皇太后亲自下令处死一个罪人,按理说不算什么太大的事情,无非是京城的老少爷们再看一场热闹。可这回不一样,被太后老佛爷处死的这个记者,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位忍辱负重背受骂名,许多年来苦心经营,揭露朝廷卖国企图的大英雄!
  
  满人的朝廷,本就愈加离心离德,做出这种卖国行径来,早已是民怨沸腾,各地起义之声不绝于耳。偏偏在这个时候,沈荩死了,还是一种慷慨就义的姿态牺牲的——举国悲戚。
  
  沈荩死后,《中国日报》发唁文:“沈君之死,鬼神为之号泣,志士为之饮血,各国公使为之震动,中西报纸为之传扬,是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没错,就像是《中国日报》里面写的一样,沈荩之死,不单单是中国人觉得如何,甚至与西方报纸也开始大肆传扬,纷纷为沈荩打抱不平。
  
  为沈荩发声的西方记者中有这么一个人,汉语名字叫做“莫理循”,苏格兰人,是《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同时还有一重身份,就是沈荩的至交好友。
  
  沈荩死后没多久,莫理循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一篇文章,将沈荩之死引起的风波,推向了高潮。莫理循和沈荩私交再好,他也是个英国人,在这篇文章里,他站在英方的利益角度,讲述了沙俄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之后,在东北所做出的种种行径,以及沙俄的这种行为对世界各国利益的影响。甚至于在文章之中,莫理循积极呼吁日本与沙俄抗衡,以求各国势力在大清国土上的平衡。
  
  文章出后,举世皆惊,却又都沉寂了下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有心的人都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个真情实理,有它没它,其实没什么关系,事实就在那里摆着。毕竟,哪怕大清国各界呼吁抗议,也没见沙俄继续撤兵,反而是有向东北增兵的举动。而日本在东北的空间,在不停地被压缩,一山不容二虎,有些事情是注定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